水平行走距离
因为香港的超高层建筑主要用于办公,所以里面的人员相对较多,疏散时排队等候的时间要超过实际行走的时间。行走时间取决于到楼梯的距离和人员行走的速度。指令性建筑规范对人员到楼梯的距离进行了限制,以保证人员在非保护区内不要走太长的距离。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指令性规范对长行走距离的规定。香港的《疏散方法规范(MeansOfEscapeCode)》对行走距离的要求较高。虽然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标准对长行走距离的要求比香港规范低,规定的长行走距离有的甚至超过香港规范2倍,但是迄今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资料证明,按照这些标准设计的有喷水保护的高层办公建筑内人员面对的生命危险会更大。
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对行走距离的限制就或许不是那么重要,香港规范过于严格的限制就或许需要修改。那么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建议:根据不同的指令性规范的要求,将行走距离限制在45m至90m之间,消防安全评估资质,因为香港规范对建筑界的要求过于苛刻。
地铁的火灾特点
(三)产生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
由于地铁内乘客携带物品种类繁多,大多为可燃物品,一旦燃烧很容易蔓延扩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由于地铁空间狭小,大量烟气集聚在车厢内无法扩散,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整个地下空间,造成车厢内人员吸入有毒烟气死亡。
(四)人员疏散困难
首先,地铁完全靠人工照明,客观存在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的因素,消防安全评估报价,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有可能中断,人的视觉完全靠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保证,此时如果再没有应急照明灯,消防安全评估,车站和区间将一片漆黑,使人看不清逃离路线,消防安全评估记录,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地面出口逃生,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有可能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才能安全,但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的行动快,因此人员疏散更加困难。